查看原文
其他

我在德成未来学习中心的见与闻

啟源 大美生生
2024-08-23

德成未来学习中心







作 者 | 啟 源


辛庄师范第一届全日制师资班学员

现为大美生生文化传媒公司工作人员



 

去年底,黄明雨老师和张腾万校长联合发起了“德成学校未来学习中心”的首次招募。3月1日正式开学。


我提前一周来到这里。这半个多月,在这里生活,有所见,有所闻,有所感。


来到这里,年少时候的一些记忆开始浮现。惊讶地发现,我从小时候开始就想过的一种生活,张校长和这里的村民们已经呈现出来了,多有意思啊!

 




我们走访过一些村庄,见过许多美丽的古村,有一些是空心村,有一些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们,后来被重新建构,重新规划,有一些,只能成为古迹,供人们参观。有一些,吸引来很多文艺工作者,在那里生活与工作,很有艺术气息,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


我们也生活过一些村庄,比如,在北京的辛庄村,新老村民打成一片,相处融洽,算是很好的了。


西昆村很不同。它是自然长成的,几百年来,不曾断过。


古旧的木制的房子与新建的砖瓦房在一起,老房子没那么落败,新房子也没那么突兀。那些老房子里,旧时的家具也还在。稍微修善一下,就可以入住了。


村里老宅


西昆村是白茶之乡,村民们有自己的茶园,茶厂。不仅使得他们在经济上宽裕,更重要是,使得他们有与外界打交道的经验,视野与心胸开阔,并不局限于一村一舍。他们对来到村里的人接纳度极高,包容心极强。


西昆村号称江南孔裔第一村,并不是虚名。这里有孔氏家庙,每年的9月28日,会举行祭孔大典。村民们受先人的恩泽,文化的熏养,朴实,厚道,谦逊、友善、守本份,好客,乐于助人。


文峰老师来这里,第一次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,正值饭点。店主端了碗正准备吃饭,于是也招呼文峰老师吃饭。没有任何的寒暄,也没有任何的客套,主客就这样安安静静吃完了。文峰老师说,那我走了啊。店主说,下次来玩啊。就这么简单!哈哈哈!




村中院落

上周末,我们一行去爬茶山。再过几天,就是采摘银针的好时节了。那天,正好遇到卓总家的茶园里在做直播。那是一片有着40年的老茶树,很高大,工作人员没入其中,不见踪影了。


趁机,我们和卓总聊了几句。卓总是制茶专家,他们家三代都制茶,但只是生产。合作的这家销售公司来自福鼎,去年,他们销售金额达两千万。


这个时代,直播带货,很多人容易掺假。卓总告诉他们,我们宁愿慢一点,宁愿少赚一点,无论如何,都要实打实,讲话要实在,买卖要实在


卓总家的茶园

卓总与丁爱刚老师聊天


 



德成学校在西昆村的西北角上,很安然,也很普通。就是一所乡村小学嘛,但并不简单。用黄明雨老师的话说,关键是这所学校的办校精神!


在我来看,主要是张校长其人。谦逊,低调,又知与行如一。他的每一个出发点,都是“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”。出世入世都恰到好处,几十年如一日,守在这里,清简如法,又悠然自在。德行与智慧,都很高。


对于张校长而言,德成学校就是德成学校,不是他的,他只是德成学校的一名志愿者,一个接待员。成为校长,是因缘使然,也是因为身后有一群诚恳的教育工作者。在这里一天,就尽一天的本份。


德成学校在西昆村的西北角上,安然而普通


在德成学校,没有门岗,不设门卫。大门常开着。要见校长,非常容易。校长接待室就在教学楼一楼。校长每天在这里,泡茶,接待家长、同事和来访者。或者在门前清扫道路,给植物们浇水,等等。


张校长说:“我是来西昆学习的。”十四年来,他始终谨守学习者的身份。


对于学习,张校长重在行上,德行、德行,德是行出来的。他说,现代人获取知识太容易了,都堆积在大脑里,要透过行来转化,知几分,行几分,落到实处。


他说:“你们来的每一位,都比我优秀。我只是比你们早来西昆14年而已。这一点心得,可与你们分享。”


因此,告诉德成师资养成班的同仁们,来到西昆,就要爱西昆,不要指指点点,西昆的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千万不要以为看起来破破烂烂啊,一人一物,都不简单,都值得我们学习。要心存感恩,心存恭敬。


张校长在校门口浇花


二月底,我来到西昆的那天,春日暖阳。我们几个人在海莲的院子里晒太阳、喝茶。与西昆村的结缘,海莲是牵线人。她从福州搬来西昆居住,是德成学校的家长,在这里生活二年有余了。我请她聊聊,这个村庄,这所学校,为何吸引了她?


她说,她也学习过华德福教育,深受其影响。初来到德成学校的时候,也惊叹,怎么可以没有晨圈没有娃娃家没有丝绸,怎么可以没有远足没有散步没有沙池,怎么这么小的孩子每天还读诵经典,等等。


后来,她慢慢地发现,所有的形式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老师们用最简单的最本真的一颗心,去对待孩子们


这就是小时候,我们所受的教育啊!


孩子们在操场跑步


她说,她和孩子来到西昆,感觉有了一个更大的家。


孩子每天跟谁一起玩,不用约;去哪里玩,也不用送;玩的时候,也不用成人陪着看着。孩子们的社交是那么真实自然的发生着,他们有碰撞,他们自己解决,从中,他们学习着。


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呀!


升国旗

 




在西昆村的另一角,是西源寺。


当家的圆通法师说,八年前,他来到这里,受西昆村人民的感染,留下来了,从原来的废墟上一点一点建设,有了今天的西源寺。


他说,他并不是在建寺庙,而是在建道场。


道场,就是一个社区的精神高地,就是一所关于生命教育的学校,与我们乐于推动的“未来学习中心”精神一致。


建设的过程,也是相融相生,慢慢长成的。于圆通法师自己是如此,于村民,也是如此。


这一点,对我很受启发。这就是生活本身,而不是等建设完成了,才开始生活。


自右向左:圆通法师、黄明雨老师、丁爱刚老师


我们在西源寺的门口,遇到一位叔叔在种茶树。正好,他准备收工回家吃饭,我们一边同行,一边聊天。


叔叔说,农闲的时候,就去寺院做工。自己家种茶树,也给寺院种一点,这也是种福田啦!


走到他家门口,他也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。


圆通法师是四川人,早年,也在成都的山里呆过。跟成都华德福的一些家长们有缘,人们说他那里的建设,非常华德福。哈哈哈!因此,他对我们也就不陌生了。


圆通法师很有趣,常常拿自己开玩笑,也很幽默,让人很放松。介绍他自己很特别。他说:“我就是圆通快递的圆通。只是他们快递物件,我快递佛理佛法”。


圆通法师给大家泡茶


他的笑声也很特别。


他笑言,他自己左看右看都不像一个师父,还列举一些例子,用寺庙里的师父应该是的样子,和他本身的样子做对比,引来大家一阵阵爆笑,然后,话峰一转:“关键是,还是一名师父,这就可怕了。”又引了一阵大笑,却是会心的笑!


圆通法师很圆通,讲话紧贴生命,但又没有佛理佛气。从佛理佛法中来,又跳脱于佛理佛法,不拘于一切形式,也破一切相,大道至简。于他,自净其意,心真一切真。


因此,在西源(禅)寺,没有一般意义上寺院的早课晚课,晨钟暮鼓。也不做一些寺庙里常做的法事与超度。圆通法师说,来到这里,求得一些欢喜自在,是可以的。 


欢喜 · 自在





写在这里,我站起来,走出教室。


这个周末,夸父班的老师们、同学们去武夷山五夫古镇参访、游学,还没有回来。


我独自站在教学楼三楼的走廊上,望着门前层层叠叠的群山,青青朗朗的茶田,阳光在树叶上泛起明光,跳跃着,整个世界安静但又不孤单。


眺望茶田


楼下,德成学校有十多个住校的孩子,在操作上踢球,球声笑声叫声,消融在广大的天地之中,一点也没有吵吵闹闹的感觉,只觉得生机一片。


突然想起,张校长说过的一句话,这里特别适合读书!


我深有同感!


或者说,这里特别适合培养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!




——啟源




-end-


注:本文照片来自本文作者啟源、德成师资养成班昊玥、李欢、李莉




- 相关推荐 -






/ 关注大美生生 · 重建天人生活,从这里开始 




点个“在看”,让更多人看到吧~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大美生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